&ep;&ep;这一日,大秦追兵惨遭重创。

&ep;&ep;因为段虎的一意孤行,葬送三万四千大军。手下五万大军,只余留一万六千多人,其中,六千多人身上带上。其余一万人,再也没有独自继续追杀匈奴大军的能力。

&ep;&ep;同时,也因为吴良的不听劝解,五万大军,葬送沙丘,无一人逃生,独留下柑鸿一人。

&ep;&ep;至此,秦国大军对匈奴主力的追杀围剿,得以化解。

&ep;&ep;匈奴再无任何危机可言,秦国十万骑兵都被摆平的情况下,后面三十多万追兵,就算跑断腿,也不可能追的上他们。

&ep;&ep;当然,秦国还有十万骑兵,然而如今秦国深入他国作战,却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共计。

&ep;&ep;而为了免除人力运送物资,这十万骑兵,俨然化作了一支庞大的物资运送队伍。

&ep;&ep;即便到这个时候,这支物资运送队伍也不可能撤销,用来追赶匈奴大军。

&ep;&ep;否则,多的不说,那几十万步兵的物资攻击不上,此番出征,顷刻间就会不战自退。

&ep;&ep;可以说,冒顿的一个决定,完全改变了匈奴大军备消耗到死的结局。

&ep;&ep;数十万匹战马,冒顿终究还是选择了放弃,统统赶尽杀绝。

&ep;&ep;这些战马没了草料,连续奔袭数日,早就精疲力竭了,他们根本带不走。

&ep;&ep;然而,就算带不走,他们也不打算留给秦军。

&ep;&ep;战马杀光,每个人身上带着一定份量的马肉后,大队伍继续起行,赶往匈奴帝国大草原。

&ep;&ep;他们去的是匈奴大草原,柑鸿去的同样是匈奴大草原。

&ep;&ep;然,柑鸿并没有随匈奴大军一道,而是胯下滇马,一路驰骋,率先而去,赶赴龙城。

&ep;&ep;两日后,匈奴大军方才来到那令人怀念的大草原上。

&ep;&ep;如今的草原,道不如说是一片雪原。一眼望去,大雪覆盖,银装素裹,好生洁白。

&ep;&ep;正如冒顿所说,他并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存在东胡那五十万大军的身上。

&ep;&ep;本来按照匈奴两大执事与东胡执事的商议,此番回来后,便要他与匈奴大军兵合一处,将归一家,同时对付秦国。

&ep;&ep;这也是当初,冒顿自己提出来的。

&ep;&ep;可真正回到匈奴大草原后,冒顿却没有丝毫赶赴龙城去与东胡大军合兵的想法,而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,带着大军浩浩荡荡而去。

&ep;&ep;那个方向,有一座大城,名唤高谷。

&ep;&ep;城如其名,这座城池,四面环山,谷峰险峻,可谓草原上的一大奇观。

&ep;&ep;当然,那些山谷,并不是很高,但胜在险峻,犹如天然的屏障,本身就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。

&ep;&ep;这座城,在匈奴并不算太过出名,甚至于城内,几乎烟火断绝。

&ep;&ep;或许是历代匈奴单于可以而为之吧,丝毫不给这座城池发展的机会,因此,整座城池,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城。

&ep;&ep;实际上,这空城只是表面。

&ep;&ep;只有历代匈奴单于方才知晓,这高谷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,而这座城,对匈奴来说,又意味着什么。

&ep;&ep;可以这样说,这座城池,事关匈奴命脉,是匈奴最后的退守之地。不到亡国之际,绝不会启用。

&ep;&ep;此番,冒顿的目标,就是这座城吃。

&ep;&ep;而在冒顿赶赴此地的时候,另一边,柑鸿也在马不停蹄的赶往龙城。

&ep;&ep;同样也是在这一天,龙城外,两匹战马疾驰而来。

&ep;&ep;这两匹战马,一匹通红似火,跑起来,宛如火烧云一样,又似流星划过,带起一团火焰。

&ep;&ep;另一匹,浑身漆黑,速度同样极快,跑起来,宛如乌云压顶,万里奔袭,顷刻之间。

&ep;&ep;这两匹战马,不是别的,正是大秦皇帝的坐下龙血战马,赤龙。还有李元霸的坐骑,万里烟云照,人称万里云。

&ep;&ep;“驾驾驾……”

&ep;&ep;御马声不断响起,两匹战马由远而近,其飞驰的速度,令人侧目。

&ep;&ep;在龙城城头,站岗的大秦西南士兵眼睛都看得直了。

&ep;&ep;从看到两个黑点出现的那一刻,他们就盯着这两匹战马。那速度,简直令人毛骨悚然。

&ep;&ep;另一边,副城的城头上,东胡站哨的士兵,同样看得目瞪口呆。

&ep;&ep;这还是马吗?

&ep;&ep;这世上,有这么快的马?

&ep;&ep;双方士兵内心生出,都情不自禁的涌现这样一个问好。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