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“好,既然东郭爱卿不知,那朕今日就好好给东郭爱卿,也给诸位提上一提!”

&ep;&ep;“此事也是今日朝会主题之一,现在,就以此作为话题,展开下面的朝会吧!”

&ep;&ep;嬴守点头,大袖一展,道:“东郭爱卿,可还记得朕曾经给你说过的话?入我大秦,朕给不了你曾经的特权。我大秦,贵族有贵族的尊荣,然,却没有旧贵族的特权!”

&ep;&ep;“朕答应过你,也答应过其他各大世家,朕可以给你们一世荣华富贵,但仅仅只是一世。”

&ep;&ep;“至于你们子孙万代,后世如何,那不是朕该考虑的事情,也不是你们该考虑的问题。他们的人生,自然有他们自己的轨道!”

&ep;&ep;“他们有能耐,自然可以高官得坐,封侯拜相。没有能耐,即便街边乞讨,那也不该同情!”

&ep;&ep;“这些话,你可还记得?”

&ep;&ep;说话间,嬴守抛出一个问题。

&ep;&ep;东郭奔雷心中一震,连连点头,道:“记得,末将记得!”

&ep;&ep;说着,东郭奔雷心中忍不住暗自嘀咕,这皇帝突然提起此事,到底是什么意思?

&ep;&ep;不仅仅东郭奔雷心中闪过这个疑惑,其他各大世家的家主,心中同样疑惑。

&ep;&ep;不过有一点,倒是让众人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
&ep;&ep;既然皇帝此刻还提起曾经的承诺,也就意味着,就算各大世家的处境再艰难,皇帝也不至于过河拆桥。至少眼下来看,是出不了什么大问题的。

&ep;&ep;“东郭爱卿记得便好,今日,朕就给你好好讲讲,胡书海、苏诠与赵风亭,究竟是什么前三甲!”

&ep;&ep;说着,嬴守伸手一指胡书海三人,道:“胡书海,我大秦科考第一,乃状元。苏诠,我大秦科考第二,榜眼是也。赵风亭,我大秦科考第三,探花!”

&ep;&ep;“此乃大秦科考前三甲,亦是开皇以来的前三甲,必将名垂千古,青史留名。现在,你明白了吗?”

&ep;&ep;东郭奔雷和各大世家家主心中都是一惊,提起科考,他们顿时想到了什么。

&ep;&ep;之前就听闻过大秦有什么科考,但大家都没怎么在意,以至于逐渐都都淡忘了。

&ep;&ep;如今提起,他们顿时想到,中原此前遭受过内乱。前朝被推翻,官员稀缺,于是举行过推辞科考。

&ep;&ep;而通过科考的人,最终都在大秦境内,各地为官。更有甚者,封侯拜相,朝堂上指点乾坤。

&ep;&ep;而如今,更加出现什么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之类的前三甲。

&ep;&ep;很明显,大秦又经历了一次科考,而且打算把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下去。

&ep;&ep;“启禀陛下,末将大概明白了。原来,我大秦今朝又举行了一番科考,这三位,正是此番科举前三甲!”

&ep;&ep;东郭奔雷拱手作揖,恭恭敬敬道。

&ep;&ep;“没错,他们就是此番科举的前三甲,也将是接下来,为朕主掌东胡大局的三位朝廷大员!”

&ep;&ep;“朕今日提起此事,并不是想告诉你,他们的身份将会何等显赫,朕要告诉你,也告诉整个胡东之地,所有的人!”

&ep;&ep;“这些人,曾经都是没有任何身份的平民学子,然,他们凭借自己的能耐,通过科考,同样可以封侯拜相,执掌一方。这是他们的能耐,也是朕给他们的机会!”

&ep;&ep;“同样的机会,朕会给每一个人,每一个我大秦的子民,包括你东郭奔雷,还有各大世家的子孙后代!”

&ep;&ep;“我大秦科举制度,只要我大秦一日不灭,便会长久持续下去。尔等后人,只要有足够的能耐,抓住这个机会,同样能如他们一般。”

&ep;&ep;“这就是朕当初给予你的希望,这个希望是朕的承诺,此生不变!”

&ep;&ep;嬴守双手撑在扶手上,说话间,再度把当日的事情讲得清清楚楚。

&ep;&ep;东郭奔雷闻言,瞬间就恍然大悟了。

&ep;&ep;不仅仅东郭奔雷,其余各大世家的家主,也跟着恍然大悟。

&ep;&ep;原来如此!

&ep;&ep;“末将等,叩谢吾皇陛下!”

&ep;&ep;所有人都是眼眶一红,有今日皇帝这个保证,各大世家家主的心,终于安定下来了。

&ep;&ep;“好了,都平身吧。今日,前三甲的议政已然说完,接下来,就让大家看看,我大秦科举前三甲,如今前来治理胡东之地,都将为我胡东之地,带来何等好处!”

&ep;&ep;嬴守轻抬双手,让下面众人起身后,方才看向胡书海三人,道:“胡书海,你且先行说说,此番,你欲要如何治理这胡东之地?”

&ep;&ep;胡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