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“科考?”

&ep;&ep;众人不禁一愣,还真别说,自后秦建立,嬴守上位一来,大秦的确立下了科考制度。

&ep;&ep;当初大秦庙堂人才缺失,各地官员位置都继续补充,一时之间,大秦哪里能安排这么多职务?

&ep;&ep;最终,正是以科举考试,从天下选择诸多人才,硬生生填进去的。

&ep;&ep;只是当初的科举考试,因为太急着需要人才了,根本来不及按部就班,一切都是现考现用。

&ep;&ep;所谓的考试,就是为了展现能力。但凡有本事的,皆得到安排。

&ep;&ep;因此,那一次的科考,长达近两个月的时间,却是没有选出任何的状元、榜眼,探花,这一点,与皇帝嬴守立下的国策,倒是有些不符。

&ep;&ep;但事急从权,该如此,也只能如此了。

&ep;&ep;如今过去这么久,众人之经历过一次科举考试,倒是差点忘记了还有这个国策。

&ep;&ep;“嗯,君大人说得没错。当初陛下立下国策,科举考试,正是为了选择文武人才。如今既然需要提拔人才,自当以科考为主,不可盲目乱来!”

&ep;&ep;兵部尚书张良沉思片刻,点头附和道。

&ep;&ep;本来众人都不喜君无忧,但不得不说,这个提议很及时,众人一时间竟是无法拒绝。

&ep;&ep;毕竟这选拔人才的手段,乃是皇帝亲自决定。之前没人提起,众人一时间没想起来也就罢了。

&ep;&ep;既然提起,倘若否认,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?

&ep;&ep;传出去,别人还说不尊国策呢。

&ep;&ep;“可是张大人,此刻才开始科举考试,怕是来不及了吧?毕竟赶路就需要很长时间,若真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,连准备试题,加上科考时间,怕是少说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如此一来,路上再消耗一个月,两个月时间,岂不惹的陛下龙颜大怒?”

&ep;&ep;萧何皱眉,不得不说,科举考试,的确是选拔人才的一大途径,但现在,似乎有些来不及了。

&ep;&ep;多的不说,就准备考题这一点,便需要慢慢琢磨。总不能说,让考生随便挥笔吧?

&ep;&ep;“关于此事,倒也好解决。选拔人才嘛,从稷下学宫选拔就好,不用等待天下士子汇聚。”

&ep;&ep;“另外,考题也简单,就以《治胡东》为名,让稷下学宫士子们挥洒笔墨,谱写华章。届时,我等亲自国母,定能选出适合前往胡东之地治理的贤才!”

&ep;&ep;“另外,关于此事,到也是前些时候,前线大军中,诸王府参加打擂之事提醒了我。我大秦之前就举行过一次文科考试,但却从来没有举行过武科考试。既然如今都要考试,不妨文科武科一起来。”

&ep;&ep;“既能选出文状元前往东胡主持大局,又能选出武状元,前线疆场征战!”

&ep;&ep;“如此一举两得,岂不妙哉?”

&ep;&ep;萧何疑问刚问出,一旁,君无忧便开口,直接定下此事道。

&ep;&ep;闻言,户部尚书司徒枫不满道:“君大人,您如今虽是钦差大臣,但也只是奉命而来,有些事,并无权利插手。你定下什么治胡东的题目,可有想过,这般做法,对考生们来说,并不公平?”

&ep;&ep;司徒枫话音刚落,莫殇立即附和道:“说得没错,稷下学宫的学子,全都出自于我中原各地,有几个人是去过胡东的?这还没有亲自前往考察,就弄出个治胡东的题目,让考生们又该如何下笔?”

&ep;&ep;“这去过胡东之地的考生倒也好说,那些没去过的,又该如何?”

&ep;&ep;说话间,司徒枫和莫殇不满的看了君无忧一眼,只觉这君无忧简直胡来。

&ep;&ep;这般做法,怕是还没开始,就已经淘汰了十之八九的考生。

&ep;&ep;毕竟下面的学子,能走边曾经的七国之地就了不起了,能有几个是去过胡东之地的?

&ep;&ep;“呵呵,两位尚书大人此言差矣,这世上,从来就没有公平与不公平一说,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一说!”

&ep;&ep;“若人人都要公平,直接让真正的大才放低身段,把机会让给那些酒囊饭袋好了。大才拥有满腔才华,那些酒囊饭袋,一腔无用之物,让他们一起科考,本身就不公平!”

&ep;&ep;“可说到底,我大秦要的,不就是那些满腹才学之人吗?”

&ep;&ep;君无忧冷笑,撇撇嘴,毫不客气道。

&ep;&ep;“君大人此言说得倒是好听,我大秦的确需要满腹才学之人,可如今一篇治胡东,与才华,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本质关系。”

&ep;&ep;“倘若一些无才之人,借用了解胡东之便,相反,一些有才之人,却因为不了解胡东而导致考试横生波折,此事又该如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