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“尉缭子,不愧是秦国三军统帅,师出鬼谷,早已得鬼谷真传,孙武真传,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不好对付啊!”

&ep;&ep;冒顿紧盯着前方十四万大军,眼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。

&ep;&ep;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,多的暂且不说,就凭借尉缭子之名,随意一个举动,就足够一般人猜测一生。

&ep;&ep;和他对上,无论多强大的对手,都会陷入警惕之中。

&ep;&ep;尤其他做的事越蹊跷,就会令人越加警惕。

&ep;&ep;例如此时此刻,冒顿对尉缭子就已经警惕到了极点。

&ep;&ep;他不惧前面十万大军,更不惧他们的大秦锐士之名。

&ep;&ep;在一代冒顿面前,十万大军,根本不算什么,甚至百万大军,也会败,可最终这些大军的能力将发挥多少,就得看统帅之能了。因此,相对于这十万大军,他更惧尉缭子之名。

&ep;&ep;而且很快的,尉缭子就发现了一件很不同寻常的事,他发现,那十四万大军之中,大部分的人身上,竟然都帮着一个小罐子。

&ep;&ep;这并不是什么奇特的事,毕竟就如同匈奴骑兵一样,他们每个人的身上,都会带着一个水囊。

&ep;&ep;毕竟在沙漠中,随时都会用到水,这随身携带水囊,也是一个准备。

&ep;&ep;可秦国的兵,从来没有听说过上战场还带着罐子的啊!

&ep;&ep;这到底是几个意思?

&ep;&ep;而且冒顿曾经专研过中原的各种兵法,尤其是孙武的孙子兵法。

&ep;&ep;相传,孙武乃兵圣,其又是鬼谷子好友,倾尽一生,留下巨著孙子兵法,赠与鬼谷子,传授于后人。

&ep;&ep;所以,基本上孙子兵法的正统,都是从鬼谷子手中传出来的。

&ep;&ep;而尉缭子,师从鬼谷子,又是统兵大帅,他当然也得到了孙武的传承,甚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
&ep;&ep;也正是因为冒顿研究过中原各种兵法的原因,对于中原的各种战法,他也可谓十分了解。

&ep;&ep;用他的眼光看去,他清楚的发现,那十四万大军,真可谓是井井有条,虽然没有任何阵型可言。

&ep;&ep;但只要稍微摆动,就刻意顷刻间组成大秦方阵,再稍加改动,还可以变成魏武卒方阵,基本上,中原各种各样的方阵,这支大军,似乎都能顷刻间组成。

&ep;&ep;这是一种错觉,还是自己的一种想当然?

&ep;&ep;冒顿不明白,冒顿也想不透。他想不透到底是自己的错觉,还是自己的想当然。

&ep;&ep;或许尉缭子压根就没想过要组成什么战阵,只是自己想当然了而已。

&ep;&ep;又或许,这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法可言,只是自己多疑,从而看错了,产生的一种错觉罢了。

&ep;&ep;但说到底,不管是错觉也好,想当然也罢,这都是冒顿心中对尉缭子的警惕。

&ep;&ep;因为尉缭子的强大,让他想当然的觉得尉缭子任何一个举动,都会带来强大的反击。

&ep;&ep;因为尉缭子的强大,时刻都能让他产生一种敌人很强的错觉。

&ep;&ep;终归,还是尉缭子太强。

&ep;&ep;“我大秦的锐士们!”

&ep;&ep;“我屠雖的弟兄们!”

&ep;&ep;“现在……战争爆发了!”

&ep;&ep;“没错,如你们所见,我大秦和匈奴的这一场战阵,终于在今天爆发了!”

&ep;&ep;在冒顿的目光注视下,忽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咆哮声响起。

&ep;&ep;只见秦国上将军屠雖纵马而来,冲到大秦十四万大军跟前,手持一柄长剑,直指虚空,怒声嘶吼,道:“你们还记得前几日那从大秦东北方向传来的消息吗?”

&ep;&ep;“那是黑冰台传来的消息,假不了!”

&ep;&ep;“那个消息,一度在我十四万大军中传得沸沸扬扬,你们听了,何等热血?”

&ep;&ep;“皇帝陛下赶赴东北,单人独骑,不带刀兵,杀入八十万东胡大军中,灭东胡四大上将军,打得东胡战神尼哈曼匍匐颤抖,此乃何等神威啊?”

&ep;&ep;“我大秦皇帝乃天人降世,我大秦乃天朝,我大秦有神一样的皇帝,你们说,我大秦能有孬种一样的男儿吗?”

&ep;&ep;屠雖的声音,传遍大军中,这是一种战前鼓舞,士气激励。

&ep;&ep;“不能!”

&ep;&ep;“我大秦不能有孬种一样的男儿!”

&ep;&ep;“我大秦不能有丢皇帝颜面的将士!”

&ep;&ep;“我大秦不能有抹黑大秦威名的废物!”

&ep;&ep;在屠雖的声音落下后,十四万大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