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“陛下,这不是臣等投机取消。按照周朝的制度,当然是分封。”

&ep;&ep;“诸王既然已经臣服,为了彰显我大秦天威,当然应该给予他们该有的权利!”

&ep;&ep;“然,我大秦自始皇帝时期,便已经废除分封,改为郡县制。连秦公子尚无分封之权,岂能将这权利交与外人之手?”

&ep;&ep;“可除了分封,那就只剩下杀了。倘若如前秦那般,放任各国不管,任由他们沦落民间。”

&ep;&ep;“届时怨声载道,谁能保证会不会再出现第二个程胜吴广揭竿而起?”

&ep;&ep;“所以,前车之鉴摆在那里,臣等知道这消息也过于仓促,一时间确实不知该如何解决,还请陛下见谅!”

&ep;&ep;叔孙通拱手,也不隐瞒心中所想,郑重其事道。

&ep;&ep;“陛下,太傅大人说得没错,臣等一时间也心中没有良策啊!”

&ep;&ep;“还请陛下指点一二!”

&ep;&ep;随着叔孙通话音落下,群臣也纷纷点头,拱手说道。

&ep;&ep;嬴守见状,满脸无奈之色。

&ep;&ep;果然呐,这天下从不缺乏见识之人,但敢为天下先者,永远都在少数。

&ep;&ep;至少,这朝堂之上,可不敢做出头鸟。

&ep;&ep;当然,他也可以理解这些人,毕竟这件事可大可小,但麻烦是永远少不了的。

&ep;&ep;谁胆敢在这个时候胡乱开口,无论说得有理无理,就算现在没引起什么麻烦,以后一旦出了什么事,也少不了一顿大麻烦,说不定过还会被牵连,累得满族近诛。

&ep;&ep;这就如同为皇帝推荐人一样,一旦推荐的人有才能,里下大功,不犯错误还好。

&ep;&ep;一旦犯下错误,举荐之人也会有麻烦。

&ep;&ep;而且相对来说,如今这件事情牵扯到天下大局,关于诸王的安排,更是绑定了西南几十万大军。

&ep;&ep;如果让诸王太满足了,容易生出反叛之心。如果让诸王太委屈了,那几十万将士也不会答应。

&ep;&ep;这种两难的难题,不当政者,永远不敢决定。

&ep;&ep;“好,就知道你们会给朕来这一套。行吧,关于此事,昨晚朕想了又想,最终得出这么个决定,诸位爱卿不妨听一听,看看如何!”

&ep;&ep;想着,嬴守摇了摇头,一副早就已经猜到群臣的决定一样。

&ep;&ep;群臣满脸愧色,一个个只能看着皇帝,凝听圣意。

&ep;&ep;嬴守也不卖关子,开口道:“关于此事,朕的想法是这样的。就如太傅所说,分封已经废除。当年始皇帝之所以废除分封,只因前车之鉴就在眼前。”

&ep;&ep;“周朝分封各路诸侯,然历时不过百年,天下纷争不断,至此拉开春秋战国的局面,以至于数百年来,天下百姓民不聊生,生灵涂炭!”

&ep;&ep;“吸取周朝教训,我大秦决不能走周朝之路。当然了,前秦末期,陈胜吴广揭竿而起,祸乱天下,这也是一个麻烦!”

&ep;&ep;“但总的说来,这天下,没有任何事是绝对的。凡事都有两面性,有好必定有坏。想要断绝麻烦,绝无可能,最主要的还是看满朝文武如何对待天下大事。”

&ep;&ep;“因此,即便是朕的想法,也不代表就没有后患。可即便有后患,即便我秦朝百年之后落于他人之手,但记住,朕要这天下永远是一块玉璧,而不做周朝那般四分五裂!”

&ep;&ep;“介于以上种种,朕决定破灭分封。但太傅说得也没错,杀则不仁,放则不智,所以朕也不能杀了诸王,更不能放任诸王不管!”

&ep;&ep;“因此,朕决定,诸王回朝,继续以王自居,册封王爵,不增添世袭制,诸位觉得如何?”

&ep;&ep;嬴守说完,群臣心中顿时一惊。

&ep;&ep;二十多个王,全部册封王爵?

&ep;&ep;这大秦原先,可是一个王都没有的,这就等同于突然之间,大秦多出了二十多个王啊。

&ep;&ep;当然,嬴守所说的王,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可不一样。

&ep;&ep;在周朝,只有天子可以称王。可随着时间流转,天下分裂,诸侯皆跟着称王。

&ep;&ep;周天子无力阻止,只能一天子自居,名头上稍微好听一点,仿佛盟主一样,实际上,诸王早已经脱离他们的控制,可为国王。

&ep;&ep;毕竟说到底,在周朝的时候,诸侯时期也吧,诸王时期也罢,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国。

&ep;&ep;这国就是他们的封地,在自己的封地上,不管是王,还是候,还是公,实际上都是王,只是加冕和不加冕的区别而已。

&ep;&ep;但嬴守所谓的王不一样,真要说一样,那也只有一点是一样的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