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南燕这番话,有点心理哲学的影子,或者说,这就是心学的一个基础。

&ep;&ep;诸子百家,信念不同,理念不同,但无论是任何信念,理念,其实都带着心学的基础。仿佛一切的哲学,都建立在心学基础上一样。

&ep;&ep;例如儒家学说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礼。

&ep;&ep;而这礼,绝不是装模作样,其中的学问,大了去了。

&ep;&ep;为何天下大乱,儒家会说礼崩乐坏?

&ep;&ep;只因为天下各地,心生望向,直至索取,这个时候,战争必将爆发,所谓礼义廉耻,仁义道德,谁还顾得上?

&ep;&ep;所以,礼,其实是用来约束人心的。乐,是用来安抚天下的。

&ep;&ep;礼崩乐坏,其实就是人心烂了,天下坏了。

&ep;&ep;再如法家,法不诛心,只诛行为。因为人心深不可测,而对于不可测者,一切只能凭空猜想,凭空猜想的,又有几个是对的?

&ep;&ep;所以,商鞅提倡法不诛心,就是为了避免天马行空,天下人胡思乱想,你怀疑我,我怀疑你,最终,引得天下大乱。

&ep;&ep;而一个人,一旦做出违法的行为,就必回遭到法制诛杀。这看似不诛心,实际上,就是在约束心。

&ep;&ep;就是在告诉世人,你心里想什么,我不在乎,但你最好别做出来,一旦违法,必死无疑。

&ep;&ep;久而久之,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心里上的理所因当,很多人,自然就会打心底里不敢去做那些违法之事。

&ep;&ep;还有墨家的非攻,就是说,人心大体如是,你对人善,人对你善,你对人恶,人对你恶。大家和平相处,心心相印,相互爱护。

&ep;&ep;还有兵家,激励士气,鼓励将士等等,都是在调动一个人的心里情绪。

&ep;&ep;所以说,诸子百家的哲学理念,实际上都建立在心学之上。

&ep;&ep;南燕身为诸子百家质疑,医家的传人,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心理理念。

&ep;&ep;这番话说出,顿时令嬴守情不自禁深思起来。

&ep;&ep;这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,嬴守分明察觉到,他无论再怎么想要跳下海,无论脑子再怎么警告自己,似乎自己的身体,就是不受控制一样。

&ep;&ep;除非遇到一件更为危险的事情,让自己知道,只有下海,才能自保,他才能轻松控制自己下海。

&ep;&ep;例如那天晚上,他已经精疲力竭,毫无还手之力,若不跳水,必死无疑。

&ep;&ep;当时,他跳下去,当真是一点阻碍都没有,一切宛如行云流水,好生顺利。

&ep;&ep;“既然理智控制不了人心,又该如何克服心中恐惧?”

&ep;&ep;越觉得南燕说得有理,嬴守就越有一种迷茫的感觉。

&ep;&ep;如此,岂不是说自己将无法克制心里恐惧?

&ep;&ep;“所以说,想要克服恐惧,千万不要试图克服内心,这样只会适得其反,应该遵从内心,才能事半功倍。”

&ep;&ep;“陛下一直都在想着克服大海带来的恐惧,实际上,每每挑战时,陛下的对手,永远都是自己的内心,这样的挑战,天下谁人能胜?”

&ep;&ep;南燕微微一笑,看着嬴守说道。

&ep;&ep;这一刻,两人还朕犹如师徒一样。

&ep;&ep;嬴守不是万能的,他也有不懂的东西,但他不懂的,不代表别人也不懂。

&ep;&ep;有时候,所谓高人,智者,同样也有疑惑,或许这样的疑惑,有时候,傻子能解答,但高人就不能解答。

&ep;&ep;这似乎就是天道,没有完善的说法。嬴守当然也会有缺陷,而他的缺陷,此刻,南燕似乎能补。

&ep;&ep;这又应了那句话,天之道,损有余而不不足。

&ep;&ep;“顺从内心,可朕的内心,现在既然恐惧,一旦顺从,岂不是更恐惧?”

&ep;&ep;嬴守奇怪道。

&ep;&ep;“所以说,要想办法让内心不恐惧!”

&ep;&ep;南燕笑着回答道。

&ep;&ep;“饿,不能战胜内心,又让内心不恐惧,是否归于矛盾?”

&ep;&ep;嬴守愕然了,这说法,当真前后矛盾,令人不解。

&ep;&ep;又说恐惧来源于内心,又说理智战胜不了内心,不能试图挑战,又说要让内心不恐惧。

&ep;&ep;可连内心都不能挑战,如何能够战胜心中的恐惧?

&ep;&ep;这一刻,嬴守仿佛陷入了一个心里哲学上的死循环,整个人都有些傻了。

&ep;&ep;“咯咯咯……陛下难道忘记了,臣妾可是一直都在寻找疗心之法,在这上面,臣妾可是这天下,最具能力之人哦!”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