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阿苏达听闻公孙谈的话,喜道:“好,如此甚好。阿骨打,听见没有,从今日起,就由你带领大军守在此地。”

&ep;&ep;“倘若那夜郎使臣到来,先让他们交出我秦军三百兄弟的尸体,否则,一切免谈。谈不拢就给我打。我滇国最重视兄弟情义,切莫让秦国兄弟寒心了!”

&ep;&ep;阿骨打起身,行礼道:“王兄放心,阿骨打定要讨回三百秦军兄弟的尸体,否则,阿骨打亲自带人,打他夜郎一个天翻地覆!”

&ep;&ep;随着这场庆功宴,夜郎与滇国的战事暂告一段落,接下来的时间,众人只需要等待夜郎国使臣即可。

&ep;&ep;而在另一边,大秦境内,咸阳城内外,嬴守则连续长达半月的时间中,带领着南燕四处奔走,拜访稷下学宫,诸子百家,各家各派的大师贤士。

&ep;&ep;这一日,嬴守带着南燕来到儒家荀子暂居之所,刚走到山门前,便远远的看到两个童子屹立在道路旁。

&ep;&ep;“小童拜见皇帝陛下,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&ep;&ep;两个童子见到嬴守,顿时俯身而拜。

&ep;&ep;“平身,你二人乃是荀子大师的弟子?”

&ep;&ep;嬴守轻轻抬手,笑着说道。

&ep;&ep;“陛下,他们是荀子老师的书童,并不是弟子,来此,想必是恭迎陛下的!”

&ep;&ep;南燕在一旁,柔声解释道。

&ep;&ep;“哦,是么?”

&ep;&ep;嬴守轻笑,上下打量着两个小童,只见两个小童皆在十来岁左右,小小年纪,却是器宇轩昂,面色不凡,将来定有一番作为。

&ep;&ep;“启禀陛下,南燕姐姐说得对,我们不是老师的弟子,但老师就是我们的老师。”

&ep;&ep;“就如南燕姐姐,她也不是老师的弟子,但也称老师为老师!”

&ep;&ep;左边一个小童轻轻一笑,回禀道。

&ep;&ep;“陛下,他说得可能太复杂了,老师不收我们做弟子,但在我们心中,老师就是老师,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!”

&ep;&ep;右边一个小童解释道。

&ep;&ep;“哈哈哈,好一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,小小年纪,竟这般孝道,不简单,不简单啊。今日朕前来,只为拜访荀子大师,两位小童可否通禀一二?”

&ep;&ep;嬴守哈哈大笑,十分有礼道。

&ep;&ep;“陛下严重了,老师知道陛下今日会来,特意让我们在这里等待陛下。老师现在不在山上,而在渭水泛舟,请陛下随我们前来!”

&ep;&ep;右边小童恭敬道。

&ep;&ep;“哦,既然如此,劳烦两位小童带路!”

&ep;&ep;嬴守闻言,伸手做出一个请的姿势道。

&ep;&ep;“陛下,上马吧!”

&ep;&ep;两个小童带着嬴守和南燕来到不远处,只见四匹马儿立在那里。

&ep;&ep;两个小童身形活跃,竟直接翻身上马。

&ep;&ep;嬴守和南燕也不迟疑,翻身上马,跟在两个小童身后,疾驰而去。

&ep;&ep;渭水,可谓是大秦的龙脉所在。

&ep;&ep;在曾经,这条河流,承载着老秦人的生命之源,孝公时期,商鞅曾言,此河可改变大秦命运。

&ep;&ep;接着,大秦的一切发展,皆不断利用这条河流,可以说,这条河在某些地方,彻底改变了大秦的命运。

&ep;&ep;在渭水之上,一张竹筏,飘荡在河流之中。

&ep;&ep;书法上,白翁老人垂钓,一手握着鱼竿,一手撑着下巴,眼睛微闭,似乎已经睡着了,却又仿佛还在半梦半醒之间。

&ep;&ep;忽然,鱼竿一沉,白翁老者连忙睁开眼睛,提起鱼竿,拉起来一看,却是一条巴掌大小的鱼。

&ep;&ep;老者将鱼抓在手中,摇了摇头,又将鱼给扔了出去,放进河流。

&ep;&ep;接着,再次上饵,又将鱼钩抛了出去。

&ep;&ep;随后,老者继续闭目养神,又过了许久,鱼竿又是一沉,吊起来一看,这条鱼还没方才那么大,于是又将鱼给扔了出去。

&ep;&ep;如此周而复始,连续钓上十几条鱼,老者却是一条也没有要。

&ep;&ep;“老师,陛下来了!”

&ep;&ep;忽然,一道清脆的声音响起。

&ep;&ep;老者转头看去,只见岸上,皇帝陛下与南燕以及两个童子站在那里。

&ep;&ep;“哎,来咯!”

&ep;&ep;荀子微微一笑,起身晃着竹筏,来到岸边。

&ep;&ep;“老者,拜见皇帝陛下……”

&ep;&ep;荀子起身,就要参拜,嬴守却是猛地跨上竹筏,搀扶着他,阻止道:“哎,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