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待洗完衣服,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,今夜月光好,倒也不妨碍走路。

&ep;&ep;“柴大娘有什么事?”季歌小声问了句。

&ep;&ep;柴母乐呵呵的说。“咱边走边说。”顿了会,她道。“听说刘家父母早逝?是你这大嫂在撑家?”

&ep;&ep;“对。”早些时候她和余婶说话时,俩个摊位有几步的距离,东市又是个热闹的场地,说话声自然小不到哪里去,估摸着这大娘是从别处打听到的吧,季歌隐约有些猜到她的目地了。

&ep;&ep;“那你摊子的手艺也是刘家家传的?”

&ep;&ep;余氏在旁听着,就不得劲了,开了腔说话。“柴家婶子这话问的可就不太舒服了,那是大郎媳妇自家的手艺。”

&ep;&ep;“不是呢,刘家并没有什么手艺。”季歌说着,又缓缓的道。“就是深山里太穷,这才举家过来谋生,拼几年挣点钱,然后回去了把两间屋子重建一下,夫家的几个弟弟妹妹也好说亲些。”

&ep;&ep;柴母一听愣住了,惊讶的说。“还要搬回山里住啊?我听说你家弟进的是葫芦巷的学馆,那元夫子的脾气可是出了名的古怪。”

&ep;&ep;“也就是送着去识个字,深山里出来的孩子,哪能跟城里的孩子比,说不得学个一两年就送回来了。”季歌应着,心里有些腻味。

&ep;&ep;“也对。”柴母显的有点心不在蔫,也不知在想什么,沉默了会,她才说话。“你家老二看着可真壮实,长的也端正,说亲事了没?有十六七了吧。”

&ep;&ep;真让他给猜中了。季歌略显无力,有些哭笑不得,二郎就这么招桃花?“没说亲事,年岁还小,十五还差了些。”

&ep;&ep;“啊!”柴母彻底的呆住了。看着高高壮壮的身量,挺沉稳的一小伙,怎么年岁这么小?

&ep;&ep;正好到胡同口了,季歌笑着说道。“余婶柴大娘我先回了。”

&ep;&ep;“媳妇。”刘大郎站在月光里,冲着自家媳妇笑,接过她手里的木盆,握了握她的手。“真凉。”

&ep;&ep;季歌挨近着刘大郎,话里带着笑意,声音轻轻的。“你给我暖暖。”

&ep;&ep;“好。”刘大郎正儿百经的应着。

&ep;&ep;俩人回了家,关上大门,季歌往西厢瞅了眼。“我去看看三郎,你把衣服晾晾。”

&ep;&ep;刘大郎点头应着。

&ep;&ep;季歌轻手轻脚的进了西厢上屋,推门而入的瞬间,三郎抬头望向门口。“大嫂。”

&ep;&ep;“夜里看书练字得点两盏灯。”季歌说着,把另一盏油灯点上,屋里一下子就亮堂了不少。“后面日子还长着,你要护好自己的眼睛。钱确实要省,可该花的还是得花。”

&ep;&ep;“我知道了大嫂。”三郎低低的应着。

&ep;&ep;季歌站在三郎的身后,把手搭在了他小小的肩膀上,默默的看他一会。“夜里凉,三郎看会书练会字就睡觉吧,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,得慢慢来。就像咱们家一样,这日子是一点点好起来,你读书也是这般。”

&ep;&ep;“大嫂。”三郎站起身,一双眼睛亮晶晶的,无比的认真,像极了在说一个誓言。“往后日子会更好。”

&ep;&ep;他时常会梦见去年山林里见到的一幕,大嫂呆滞的神情空洞的双眼,二哥的愤怒,泛着血丝的眼睛,满脸血的张大财,尖锐凄厉的叫喊,沾着血的树叶,被踩碎的叶子……

&ep;&ep;每次梦醒后,他就会想起,最初的四年,饿,疼,冷,整日整日坐在坑上,呆呆的看着屋外,有时候看树有时候看天,他特别想到外面去,可身子骨使不出力,那虚弱的滋味,他不知道要怎么形容。

&ep;&ep;季歌抿着嘴笑,笑的眉眼弯弯,昏黄的灯火晕染着她的眉眼,越发的温和柔婉。三郎情不自禁的抱住了大嫂的腰,把脑袋伏在她的怀里,可真温暖,难怪二姐和三朵都喜欢抱着大嫂,他想,母爱应该就是这种感觉,像阳光暖暖的也像灯火柔柔的。

&ep;&ep;“慢慢来,三郎不能着急,路是要一步步走的,得脚踏实地。”这孩子心事重,藏的深,难得他露出点情绪来,季歌伸手揉揉他的发顶。满打满算也才六岁,可这孩子她却看不透。三朵的心眼怕是都落他身上了,怪道明明是双胞胎却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情。

&ep;&ep;三郎点着脑袋,一下接一下的点着,却没有说话。

&ep;&ep;季歌忍不住笑出了声,调侃着他。“跟小鸡琢食似的,知你是个心里有数的,再看会书就睡觉,我要操心的事情特别多,三郎要顾好自己,莫让大嫂忧心你。”

&ep;&ep;“好。”三郎认真的应着,松开了双手,坐到了书桌前。“大嫂回屋吧,要早点睡。”

&ep;&ep;“你一会也睡觉,我会透过窗户瞅瞅你这屋的。”说着,季歌离开了屋。却见大郎站在门口,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