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让季歌有点意外的是,小小的三郎好像也明白,一双眼睛清清亮亮的,虽说也是漂亮的杏仁眼,可跟三朵却完全不同。

&ep;&ep;“会慎重对待的。”二朵绷着小脸严肃的应。心里却有些紧张,有点儿忐忑,又夹了些兴奋和莫名的期待。她喜欢大嫂,是真的喜欢大嫂,跟喜欢大姐不一样,她想成为像大嫂一样的人,什么都会,来往的人都喜欢她,特别的厉害,好神奇。

&ep;&ep;早上起的早,又没午睡补眠,天色稍暗,季歌就有些犯困。刘大郎瞧着便说。“都各自回屋睡觉吧。”

&ep;&ep;躺到了床上季歌却没有立即睡觉。“大郎。咱们卖的不是早点,明儿辰时过半再出摊吧。”八点的样子,也来的及。

&ep;&ep;“好。”刘大郎没有意见。

&ep;&ep;“大郎。”季歌懒懒洋洋的窝进了自家男人的怀里。“三郎读书的事还没头绪呢。”

&ep;&ep;刘大郎搂紧着媳妇。“我和二郎下午去打听了下,葫芦巷里的学馆不错,虽偏静了些,对读书来说却是好的,学馆里有两个夫子,是对父子在教学,元夫子教十岁以上的孩子,元小夫子教十岁以下的孩子,这元小夫子呀,很是能耐,十五岁就中了秀才,元夫子让他先缓缓,三年后再参加科举,去年起他就在学馆里教学。”

&ep;&ep;“还有呢?”季歌听出刘大郎好像没有说完话。

&ep;&ep;刘大郎沉默了会。“就是有个规定,元夫子脾气有些古怪,想进学馆读书,倘若他觉的这学生不行,就会被退学,他觉的这学生可以,就会认真倾尽所学教着,就算家里人想退学也不行。”

&ep;&ep;季歌有些愕然,心想,这元夫子是有真才实学吧,往往这样的人,会特别惜才,很固执。“束修是怎么算的?”她打听到的,送孩子进学堂读书,一般不是给肉条或礼品,是直接送酬金。

&ep;&ep;“每年八百文。”刘大郎听媳妇的意思,是有些意动,他心里高兴。

&ep;&ep;学费倒是不贵。季歌对刘大郎。“咱们送三郎去试试吧。”就是笔墨纸砚烧钱,若是三郎得了元夫子的青眼,这时日就长了,少说也得有个十年左右,可得好好打算打算,压力不是一般大呢。

&ep;&ep;“媳妇你真好。”刘大郎一时激动,力道有些重了,恨不得把媳妇勒进他身体里。一朵说的对,刘家是祖上保佑才让他娶了个好媳妇。

&ep;&ep;季歌拍着他的肩膀。“你勒疼我了,三郎二朵都有了着落,二郎那边,你是怎么想的?他又是怎么想的?”

&ep;&ep;“我估摸着他是有些想法,等琢磨透了,他就会说了。”对二弟刘大郎倒是不担心。“不用操心他,眼看就是十五的年岁了,不小了,让他自己打算。”

&ep;&ep;“那行。”季歌很赞同这话,心事没了,困意凶猛袭来,打着哈欠说。“得睡了,好困。”

&ep;&ep;次日一早,等季歌和刘大郎到东市时,这里正热闹着,他俩把摊子小心翼翼的推进了摊位里。旁边的余婶笑着打招呼。“今个怎么晚了些?”

&ep;&ep;“想着不是早点,就晚半个时辰过来。”季歌边张罗着边笑着应。

&ep;&ep;余婶听着直点头。“也对。你们中午不回家,早上就起晚些,这人呐,睡的不够,一整天都没精神,还犯头疼呢。”

&ep;&ep;“就是这样的。”季歌和余氏就边忙边聊了起来,俩家的摊位今个靠近了些,是季歌发现余婶摊位摆过来了一点点,她也就顺势靠了过去,一整天守着摊子,有人说话唠嗑也是挺好的。

&ep;&ep;第035章

&ep;&ep;巳时初,昨天傍晚订果脯蛋糕的男子过来了,一个可以切成四份的小蛋糕,算二十五文钱,他看了蛋糕的模样,很是爽快的付了钱,高高兴兴的拎走了。

&ep;&ep;县城的鸡蛋普遍都是三文钱两个,街道店铺里是两文钱一个。各种果脯是在商行里买的,普通的果脯八文钱一斤,一次得购买三十斤以上,也可以一次拿十五斤,不过得立个契约,往后每月至少过来拿一次货。季歌夫妻跟果脯行的李老板磨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,总算同意他们每月拿十斤果脯,八文钱一斤。

&ep;&ep;小蛋糕放了四分之一的果脯,切成的小丁块,三个鸡蛋,麦芽糖面粉柴木油纸等琐碎一并算着,成本约是十二文钱。鸡蛋是自家攒的,这里减一减,成本约是九文钱,也就是说一个蛋糕挣了十六文钱。利润还是很可观的,除定制的小蛋糕,今天另外做了两个可以切成九份的大蛋糕,五文钱一份,玉米发糕是四文钱一份,爆米花是五文钱一份,本来有个三文钱一小份,可那油纸有些不划算。

&ep;&ep;趁着没客人的空隙,季歌对着身旁的大郎道。“一会吃了午饭,你直接和二郎回去吧,带着三郎去葫芦巷一趟,把读书的事落定了。”

&ep;&ep;“好。”刘大郎点头应着。东市规矩严管理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